長沙市寧鄉縣旅游干線沿線景觀園林規劃設計

項目地點 /Location: 長沙市寧鄉縣
長度 /length: 220km
完成時間 /Completion: 2016.06
委托編制單位 /Client: 寧鄉縣政府
一、項目概況
1、背景:本廊道貫穿寧鄉縣域東西,沿線風景資源豐富,具有優良的自然基質、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的優質景源。
2、區位分析:本項目路段為寧鄉縣城(寧鄉大道)- 溈山、橫市 – 青山橋,沿線穿回龍鎮、大成橋、橫市、黃材、流沙河等十個鄉鎮,全長 110KM(其中寧溈段 79.5KM,橫市 – 青山橋段 30.5KM)。
3、現狀分析:沿線生態環境、觀景風貌、建筑風貌等較差。本廊道作為寧鄉重要的區域性旅游干線,其生態景觀性亟待改善和提升。
二、設計理念
1、設計定位 : 打造一條安全的廊道,構造一條生態的廊道,構造一條活力的廊道,營造一條文化的廊道。
2、設計愿景:推動寧鄉全域景區化建設的引擎,提升鄉旅游品牌的重要廊道,引領“美麗鄉村”建設的示范。
三、景觀分析
1、設計元素:以歷史文化為主線,整合整條廊道沿線子系統文化片段,將文化元素經過提煉和解構進行重組展現,達到傳統中富有創新,有繼承又有發展,“熟悉中的陌生”的時代特征。
2、景觀分層:依據當地鄉鎮所具有的特色文化 , 通過這些獨特的民間文藝戲曲表現出來。因而景觀節點以“歌”命名主題串成一條時間軸,傳承歷史,繼往開來!
四、景觀節點
1、迎賓之歌(城郊鄉 / 寧鄉高速出入口)
此節點既處于寧鄉縣的門戶地段,也是整個旅游干線的起點,更是景觀廊道畫卷的開篇之地。門戶地段處一邊已設有人杰地靈雕塑,整體綠化已提質,在高速出入口正立面打造迎賓之歌的主題。用書卷石屏的造型鑲嵌 LED 顯示屏,打出“美麗寧鄉”的城市名牌結合不銹鋼金屬的歡迎詞,第一時間展示出城市的精神面貌,體現出寧鄉人民的友好熱情。道路一側放置騎行雕塑,突出慢行系統起點標識。
2、玉潭映月(玉潭鎮 / 玉潭公園)
此處護坡位于玉潭公園正對面,來往市民和游客較多,借鑒云南印象的造景形式,采用立體浮雕墻與爬坡步道相結合,利用浮雕墻的圖案展現玉潭的城市發展、經濟建設、鄉土風情及人文背景,一步一景將人們引入其中達到人景合一的效果。布置大舞臺等配套文化娛樂設施,為市民創造出一處文化休閑場所。
3、奔騰之歌(白馬橋鎮)
此處為三角地帶,以白馬奔騰為主題設計三匹駿馬群雕 , 喻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意境,同時與地名相呼應,突出構思主題,借白馬不顧苦難踏浪奔騰不息的景向 , 象征寧鄉的發展也會生生不息,勇往直前。
4、福之歌(回龍鋪鎮)
三宣福地、侯旨亭為現有建筑并已形成景觀游園,在建筑前廣場兩側增設兩面文化墻 , 采用紅砂巖材質,淺浮雕形式 , 表現三宣圣旨的歷史事件,敘說此地的故事背景。在入口處設立五福源景墻,寓意為”福祿壽喜財“的吉祥圣地。
5、贊之歌(大成橋鎮)
利用遠處現有山體為背景,山體片墻為輔,表現出崇山峻嶺的大環境。主景根據大成橋的橋體建筑造型,打造出半立體式的大成橋浮雕墻,兩側分別布置立體、半立體的戲臺及人物的立體群雕,設計體現當地特色民間文藝 , 營造一種喜慶、慶祝功成名就的熱鬧場景。
6、火之歌(雙鳧鋪鎮)
素以 ” 南岳山的香,回龍山的燭 ” 而著稱的佛教名山 –”南楚靈山“回龍山,它與南岳山齊名而聞名天下。則此設計中提取 ” 燭 ” 為元素 ,”火”為主題,用燃燒的立體蠟燭造型為景觀主體,一側放置系列騎行雕塑和文化景墻,豐富空間,點明主題,突顯慢行系統的標識性。
7、人杰地靈之歌(橫市鎮)
以培養出 52 位黃浦軍校將士的寧鄉四大書院之一的云山書院和新陽縣衙為歷史背景,以其建筑形式作為驛站縮影進行立面造型重塑。以立體、半立體的人物群雕紀念墻的形式表現 52 將士主題,突顯橫市是時勢造英雄,人才輩出的鄉鎮。
8、古關之歌(黃材鎮)
在原炭河古關建筑方案的基礎上 , 在道路一側布置統一的騎行標識雕塑及改造自行車綠道,增強慢行系統識別性。
9、禪茶悟道之歌(溈山鄉)
原建筑、廣場及設施功能都已基本形成,因此地是作為佛教南禪五大宗派之一的溈仰宗發祥地,其密印寺更是海外馳名,為佛之歌驛站及節點增添了濃厚的歷史文化背景。
10、豐收之歌(老糧倉鎮)
以豐收喜慶為主題 , 取糧倉的建筑造型做景,與地名相呼應并設計豐收贊歌文化墻,表現豐收之境景象。根據有關記載,老糧倉曾出土青銅樂器 — 鐃,則取其元素設計成仿古紅柱,名曰“鐃之贊柱”。
11、歲月之歌(流沙河鎮)
借用大家所熟知的流沙河及西游記的傳奇故事為背景渲染表現,采用片墻鏤空的設計手法和立體雕塑的形式將師徒四人及白龍馬做形意造型。因流沙河鎮盛產寧鄉花豬,利用小品展現此節點設計特色。
12、潤之歌 ( 青山橋鎮)
以清潤之歌作為廊道畫卷,用石屏、石書卷手法表現青山橋的自然環境,體現靈潤青山的秀麗壯美。以芙蓉山為設計元素。采用書卷的形式設計成門,仿生建筑體現“山”,內部空間具有驛站的使用功能,滿足騎行者的休憩、補給功能。以半收攏的畫卷結尾,與迎賓之歌的開篇畫卷首尾呼應。
返回列表 》